此次以“綠水青山、大美圍場——‘塞罕壩精神’的發源地”為主題的木蘭圍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展,從“皇家獵苑千里松林、退化荒丘萬景之殤、牢記使命綠色發展、生態優先晉位趕超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”五部分,展示了木蘭圍場的歷史文化、生態成果、生態產業發展現狀及今后發展目標。
木蘭圍場肇建伊始,共設有72圍,總面積近1.3萬平方公里。自同治年間木蘭圍場放墾,至新中國成立,80余年時間,由于大肆毀林毀草開荒,圍場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,域內僅保存下天然殘次森林105.4萬畝,森林覆蓋率僅為7.62%。作為“塞罕壩精神”的發源地,木蘭圍場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數十年如一日,持續用力治山、治水、治沙、治田、治污。特別是2000年以來,全縣累計完成造林359.7萬畝,相當于建立起了3個塞罕壩,全縣有林面積達到784.2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58.8%,分別占全省的10.6%和全市的23.5%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良好的森林、草原植被,孕育著眾多的河流、湖泊、沼澤和濕地,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。木蘭圍場不僅是著名的皇家獵苑,更是一個四季分明、氣候宜人、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,被譽為“水的源頭、云的故鄉、花的世界、林的海洋”。榮獲“中國最佳休閑度假旅游名縣”、“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”、“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”、“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”、“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”、“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”等多項殊榮。
圍場縣將堅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堅持把生態作為攸關圍場長遠發展的“生命線”,牢記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為重點,加強生態建設,強化環境保護,建設綠色圍場,打造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先行區、京津冀生態質量和生態經濟第一強縣,開啟新時代美麗幸福圍場新征程。
綠色經濟發展研討中,圍場縣委、縣政府就全縣生態產業發展,旅游康養、食品醫藥、清潔能源、信息物流四大產業發展成果及優勢,生態經濟產業招商引資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推介。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周久才、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、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副會長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主任王華飛、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促進會副秘書長葛建華、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創建促進部博士劉志媛等專家、學者圍繞中國新時代生態旅游發展趨勢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策略、新形勢下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對策與建議、森林康養趨勢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主題進行了研討。
研討結束后, 卉原建材 、富龍全粉、烏蘇泉、天原藥業等15家企業展出了公司生產的綠色生態產品,并分成林業、農業、環保、旅游四大板塊與北京知名企業進行了洽談對接,卉原建材的建筑結構與保溫一體化技術(卉原鋼絲網架珍珠巖復合保溫墻體系統)得到與會人員一直好評,部分北京知名企業表示出進一步合作意向,擇期到公司詳細考察。尋求商業合作。
咨詢熱線
400-6680-890